1.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笔记

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

计算机技术经历了从早期计算工具到电子计算机,再到未来新型计算机的发展;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。

  • 早期计算工具
    • 手指、石头、结绳:简单计算
    • 唐代:算法
    • 欧洲:加法计算器
    • 电子计算机:标志着电子计算时代的开始
  •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
    • 第一代计算机(1946-1950 年代中期)
      • 电子管为逻辑元件
      • 特点:体积大、价格高、维修困难
      • 应用:军事、科学研究
    • 第二代计算机(1950 年代中期-1960 年代中期)
      • 晶体管
      • 应用扩展:数据处理、事务处理、工业控制
    • 第三代计算机(1960 年代中期-1970 年代初期)
      • 集成电路
      • 性能提高、成本降低
      • 广泛应用于各领域
    • 第四代计算机(1970 年代至今)
      • 大规模集成电路
      •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
      • IBM PC5150:个人计算机的里程碑
  • 未来计算机技术
    • 量子计算机
      • 特点:量子位存储、高速运算、能耗低
      • 面临问题:量子态操纵困难、环境影响
    • 光子计算机
      • 利用光子代替电子
      • 优点:能耗低、运行处理能力强、不受温度影响
      • 面临问题:装配精度要求高、光线对准严格
    • 生物计算机
      • 利用生物质分子
      • 优点:体积小、功效高、自我修复
      • 面临问题:蛋白质分子易分解、操作困难
  • 计算机技术的关键因素
    • 硬件性能
    • 电子开关器件的性能
    • 集成电路的发展
    • 新型计算技术的研究
  • 摩尔定律
    • 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每 18 个月翻一番
    • 对计算机发展的深远影响

2 计算机的分类

  • 大型计算机
    • 超级计算机
      • 特点:计算能力强大,国际 500 强排名
      • 应用:科学计算、军事领域、国家大型项目
    • 大型集群计算机
      • 特点:由多台计算机组成,协同工作
      • 应用:大型工程项目
    • 大型服务器
      • 特点:专业系统结构
      • 应用:通信、网络、工程计算
  • 微型计算机
    • 个人计算机(PC)
      • 特点:兼容 IBM PC,采用 Windows 操作系统
      • 应用:广泛
    • 苹果系统(Mac)
      • 特点:与PC不兼容,苹果公司推出
      • 应用:创意、设计等行业
    • 一体机
      • 特点:主机集成于显示器中,连线少、体积小
    • 笔记本电脑
      • 特点:便于携带,尺寸多样,与台式机软件兼容
    • 平板电脑
      • 特点:小型便携,触摸屏操作,可支持电话功能
    • 掌上电脑
      • 特点:手持计算设备,价格实惠,可具备手机功能
    • PC 服务器
      • 特点:与其他 PC 兼容,采用 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
      • 应用:网络服务器,强调稳定性和数据处理能力
  • 嵌入式系统
    • 特点
      • 应用软件与硬件集成,软件代码小,高度自动化,响应速度快
    • 应用领域
      • 国际控制、信息、家电、通讯设备、医疗仪器、智能仪表、军事设备等
    • 日常生活应用
      • 电视机顶盒、数字电视、微波炉、照相机、电梯、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等

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

当前是普遍计算的时代,计算机应用广泛。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扮演重要角色。

  • 计算机技术发展
    • 从 1946 年至今
      •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
      •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
  • 应用领域
    • 科学计算
      • 数字计算
        • 应用于高能物理、工程设计等
    • 控制与检测
      • 将计算机用于数据检测和操作控制
        • 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产品的检测与控制
    • 信息管理
      • 数据的采集、存储、检索、加工变化和传输
        • 应用于企业管理、物资管理、报表统计等
    • 计算机辅助系统
      • 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
        • 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
          • 应用于业务设计、机械设计、土木建筑等领域
      • 计算机辅助制造(CAM)
        • 生产设备管理控制和操作
          • 输入为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,输出为操作轨迹
      • 计算机辅助测试(CAT)
        • 搜集和处理零部件的各种参数
          • 判断零部件是否满足要求
      • 计算机辅助教学(CAI)
        • 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教学活动
          • 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讨论、教学内容安排等

4 计算机系统组成

  • 硬件系统
    • 中央处理器(CPU)
      • 计算机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
      • 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动作
    • 存储器
      • 内部存储器(内存)
        • 存放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
        • 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
        • 容量小,存取速度快
      • 外部存储器(外存)
        • 主要用于长久存放不常用程序和数据
        • 包括硬盘、U盘、光盘等
    • 输入输出设备
      • 输入设备
        • 键盘、鼠标等
      • 输出设备
        • 显示器、打印机等
    • 接口电路
      • 显卡、声卡、网卡等
    • 总线
      • 连接计算机内部功能部件的信息通路
      • 主机与外设的连接
  • 软件系统
    • 系统软件
      • 提供和管理计算机资源
      • 用户使用和维护计算机
      • 示例: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
    • 应用软件
      • 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软件
      • 示例:Office 软件、图形图像编辑软件、Flash 等

5 计算机思维的定义

  • 计算思维的定义
    • 本质: 抽象和自然
    • 目的: 增强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
    • 提出者: 周以真教授
    • 核心能力: 抽象、形式化表达、设计问题解决过程
  • 科学与思维的关系
    • 理论科学
      • 对应思维: 理论思维(对思维)
      • 特点: 推理和演绎,以数学学科为代表
      • 方法: 理论思惟的灵通定理和证明
    • 实验科学
      • 对应思维: 实验思维(实践者)
      • 特点: 观察和总结自然规律,以物理学科为代表
      • 方法: 物理化的方法
    • 计算科学
      • 对应思维: 计算思维
      • 特点: 设计和构造,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
      • 基础: 问题求解,基础设计及人类行为理解
  • 计算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
    • 培养方式: 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
      • 学习目的: 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常识
      • 促进作用: 对人类社会发展起更大作用
  • 抽象能力的重要性
    • 定义: 对问题进行抽象的表示
      • 结果: 形式化表达,设计问题解决过程
      • 最终目标: 通过程序实现精确的自动化执行
  • 学科之间的联系
    • 数学学科: 培养理论思维和逻辑思维
      • 计算机学科: 培养实践能力,理解和应用计算思维
  • 计算思维的应用范围
    • 广度: 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
      • 选择: 在遇到问题时提供更多解决方案
      • 分解: 将复杂问题分解,并借助计算机完成任务

6 计算思维的特点

计算思维是一种基础技能,对于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是必要的;
它不是要让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,而是利用计算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;
计算思维跨越所有领域,是人类智慧在技术时代的应用。

  • 定义与特点
    • 计算思维的定义:通过约定、嵌入、转化和仿真等方法,将困难的问题重新探测成已知解决方法的问题。
    • 计算思维的特点:
      • 概念化而非程序化
      • 跨学科应用
      • 非机械式基本技能
      • 人类思维的延伸,非机器式思考
  • 解决问题的方法
    • 近似解:是否近似解足够
    • 随机化利用:利用随机化简化问题
    • 允许错误:是否允许误报和漏报
    • 递归与并行处理: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
    • 多维分推广的类型检查:采用抽象和分解处理复杂系统
    • 不变量的使用:简明扼要地刻画系统行为
    • 容错与纠错:通过启发式推理从最坏情形恢复
  • 应用与实践
    •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:配置与缓冲、回推与搜索、多服务器性能管理、无关性与设计的鲁棒性
    • 计算思维的重要性:不仅是计算机科学家的技能,而是面向所有人的基本技能
    • 计算思维的传播:培养孩子的解析能力,不仅仅是阅读、写作,还要学会计算思维
  • 计算思维与技术的关系
    •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科学: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,不只是编程
    • 人工智能:需要在多个抽象层次上思考问题,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
    • 数学与工程的融合:计算思维是数学工程融合的思维方式,源自数学和工程

7 计算思维的应用案例

  • 汉诺塔问题起源
    • 源于印度古老传说。圣庙中三根宝石针,64 片由大到小的晶片。世界末日预言:所有晶片从一根针移到另一根时,世界将毁灭。
  • 问题描述与解决
    • 目标:将所有晶片按大小顺序从一根针移到另一根
    • 规则:每次只能移动一片晶片,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
  • 算法设计与分析
    • 基础案例
      • 1个晶片:移动1次
      • 2个晶片:移动3次
      • 3个晶片:移动7次
    • 一般公式
      • FN = 2^N - 1
      • N 为晶片数量,FN 为所需移动次数
  • 计算机实现
    • 递归方法
      • 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
      • 逐步解决并合并结果
    • 实现步骤
      • 将 N-1 个晶片从 A 借助 C 移到 B
      • 将第 N 个晶片直接从 A 移动到 C
      • 将 B 上的 N-1 个晶片借助 A 移到C
  • 现实意义
    • 计算机模拟实现汉诺塔问题
    • 探讨递归算法的实际应用和效率问题
    • 计算思维的应用介绍
  • 数学趣味与挑战
    • 汉诺塔问题中将 64 个晶片的移动需要约 5845 亿年
    • 体现了指数增长的力量与挑战
    • 强调了计算机模拟的重要性与实用性

图片